蒋介石在战败后逃亡至台湾,尽管身处困境股票配资在线炒股配资,他却依然选择了访问菲律宾和韩国。这让人不禁思问,在失去政权、军队几近崩溃的情况下,他是否心中无比沉重。恰恰相反,蒋介石内心的苦涩激发了他的行动。他于1949年7月踏上菲律宾的土地,并于8月前往韩国,其主要目的就是寻求通过联合其他国家,在西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的军事同盟。
那么,蒋介石为何会有这样的构想呢?他的意图显而易见。虽然他在台湾的政权岌岌可危,但蒋介石心中依旧怀有重返大陆、重掌政权的美梦。但经历了与共产党数年的较量,他清楚地认识到,单凭自己根本无法与共产党抗衡。因此,借助外部力量帮助自己,成为他采取的战略选择。
有人或许会问,难道他不是一直依赖美国吗?确实如此,然而在蒋介石逃往台湾后,美国政府对他的信心几乎降至冰点。在解放战争初期,国民党的势头曾相当强劲,但最终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。这一结果令美国失去了对蒋介石的信任,几乎完全放弃了对他的支持。有美国高官开诚布公地指出,蒋介石的统治早已腐败不堪,成了无法振兴的破碎政权,彻底让美方失去了希望。
展开剩余60%迫于无奈,蒋介石尝试借助建立军事组织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困境。他心想,既然美国无法给予我帮助,那我不妨尝试独立谋求生存与发展,建立一个新的联盟,或许将来真的能够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自立一方,不必再向美国低声下气。
然而,蒋介石的这一构想在他访问菲律宾和韩国后的落实情况如何呢?起初,菲律宾总统季里诺对他的想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,表示将全力支持并促成这一军事组织的成立。蒋介石对此感到无比振奋,满心欢喜地前往韩国。
尽管在韩国,李承晚总统对蒋介石的到来热情接待,并与之进行了友好的会谈,然而李承晚却表现出相对谨慎态度,提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口号,缺乏实质性的推进。这一点让蒋介石心中略感失落,但他仍然为李承晚同意共同推举季里诺为联盟的召集人而感到兴奋。
尽管菲律宾随后真的召集了一次预备会议,试图推动这个军事组织的建立,但令蒋介石沮丧的是,参与国寥寥无几股票配资在线炒股配资,韩国并未派人到场,而蒋介石也认为菲律宾的倡议主题模糊不清,并不符合他的期待,因而他也没有出席会议。最终,这场会议演变成了一次简单的东南亚会议,而蒋介石心目中的“雄伟”计划,就这样以闹剧般的方式收场。对他来说,这无疑是一次巨大失望与挫折的体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哈福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