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位美国老兵的砥平里记忆:朝鲜战场上的生死较量炒股配资指数网站
九十多岁的波尔登老人,是朝鲜战争中的一位特殊见证者。作为1951年2月13日那场惨烈的砥平里战役的美军幸存者,这场战斗不仅让他身负重伤,更在他心中烙下了永不褪色的战争印记。究竟是什么让这位老兵对这场战役刻骨铭心?又是什么让他最终退出战场?让我们跟随波尔登的回忆,重回那个冰与火交织的战场。
横城胜利后的追击战
展开剩余72%1951年2月,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横城反击战中取得重大胜利。乘胜追击的志愿军判断敌军残部可能南逃至砥平里一带,决定扩大战果,将溃逃之敌与南线守军一网打尽。而此时的砥平里,美军早已严阵以待。
驻守此地的美军第二步兵师第23团,在团长保罗·弗里曼的指挥下,决定依托地形死守。波尔登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后,士兵们迅速构筑防御工事——挖战壕、布铁丝网,甚至将军用卡车围成环形屏障。波尔登回忆,当时天空阴云密布,刺骨的寒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极寒天气。在朝鲜战场,严寒与子弹一样致命。
寒夜中的突袭
当晚,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四十度。波尔登和战友们在哨塔上冻得浑身发抖,却没想到志愿军竟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发动了夜袭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从横城战败到志愿军兵临砥平里,仅仅不到一天时间,这样的行军速度远超美军预料。
尽管美军仓促应战,但他们拥有4个野战炮营、1个高射炮连和2个坦克连的强大火力,还有法国、英国和韩国的部队支援。炮火轰鸣中,美军试图用密集火力阻挡志愿军的冲锋。然而,令波尔登震撼的是,志愿军战士竟迎着炮火,以血肉之躯冲向铁丝网,甚至用双手和牙齿撕开障碍。一名战士倒下,另一名立刻顶上,前赴后继的场面让美军士兵目瞪口呆。
生死一线的战壕
为躲避炮火,波尔登和战友躲进战壕,却没想到志愿军竟将炸药包直接抛入壕内。一声巨响,波尔登被炸飞,倒在血泊中昏迷不醒。战友冒着枪林弹雨将他背到野战医院,医生从他手臂中取出弹片和碎石。波尔登回忆,那时的医院满地都是伤员,鲜血在严寒中凝结成冰,反射着刺目的寒光。
战役的深远影响
砥平里战役虽以美军守住阵地告终,但这场战斗彻底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战术格局。美军从中学会了被围时固守待援的环形防御战术,而志愿军则转向零敲牛皮糖的消耗战策略。战场从此进入对峙阶段。
对波尔登而言,这场战役是他军旅生涯的终点。退役后,他常对后辈说:不要向志愿军开枪,他们是我见过最勇敢的军人。砥平里的记忆,不仅关乎战术的革新,更是一曲关于勇气、牺牲与和平的永恒悲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哈福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